无障碍浏览
残疾人风采

防疫人物:残疾人修鞋匠白朝平为防控新冠肺炎慷慨解囊

2020-02-10 14:33文章来源: 残联
字体:【    】 打印

“我这次的捐款,希望能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。”2月3日大年初十,残疾人白朝平骑着代步车,前往绵阳市红十字会捐赠爱心善款。从2003年起,白朝平开始每两个月定期向绵阳红十字会捐款,虽然金额不多,每次捐款十几元、几十元不等,但十几年来一直不间断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他又捐赠出目前为止最大一笔500元善款。

从“非典”开始,定期捐赠爱心善款    

2月3日,白朝平戴着口罩,骑着电动三轮车,来到绵阳市红十字会楼下。他下车时,由于腿脚行动不便,他的动作比正常人缓慢了不少。正在楼上工作的绵阳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林桦一眼瞥见了他,立马猜出他的来意,马上让工作人员将募捐箱抬到大门口,随后白朝平从包里拿出一叠钞票,整理后放进了募捐箱。捐款完毕,工作人员希望他留下电话号码,但他摆摆手便骑车离开了。

白朝平家住涪城区城郊街道平政第八居民区,一间不大的修鞋铺面,架子上放满了修鞋的工具,电视里正在播放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的相关报道。他坐在一把圆形小马扎上,戴着口罩,不时抬头看看电视。

2003年“非典”期间,白朝平向绵阳市红十字会捐赠30多元善款,那是他第一次捐款。“当时我也是看了电视新闻,感觉被感染的患者不容易,抗击‘非典’的医生护士更是值得敬佩,于是想为他们做点什么。”

白朝平老家在三台县中太镇,他从小患儿麻后遗症,评为肢体一级残疾人,后随兄弟姐妹搬到了绵阳城里生活,从事修鞋工作20多年。2003年,他每天的收入1元左右,30多元几乎是一个多月的积蓄。那次捐款后,白朝平便“一发不可收拾”,每天将顾客付的零钱放在一边,一角、两角、五角,积攒两个月左右,就到红十字会捐赠一次,十多年来从未中断。 此前,他最大一笔善款是2008年“5·12”地震期间捐赠的200元。

“这次疫情发生后,我随时关注着新闻。那些医生、护士他们太辛苦了,看得我好心痛。”说到这里,白朝平眼眶里蓄满了泪水,“他们太不容易了,我的能力实在有限,能帮一点是一点。”

行善无关能力,能帮就尽量帮

白朝平很“低调”,但在涪城区平政桥一带,他的名气可不小。他心灵手巧,修鞋铺子也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。“老白服务特别热情周到。这一带只要有人让他上门开锁,他都是尽快赶到,我们这里老旧小区比较多,有时候需要爬好几层楼,他也毫不推脱,从不拿自己行动不便说事,收费也很便宜。”周围邻居这样评价他。

“我就是个靠手艺吃饭的。”白朝平说,来照顾他生意的基本都是老熟人,虽然自己是外地来绵阳的人,但几十年来周围邻居对他也是颇多照顾,不能因为自己行动不便,就只享受他人好处而不做贡献。

“得感谢残联部门和社区的帮助,解决了我的很多现实问题。”白朝平介绍,为提高经营收入,2011年他想兼卖香烟,但苦于办不到烟草专卖证,后来找到涪城区残联,区残联专门安排城郊和工区街道的残联干事,通过与烟草专卖局协调,办理了烟草专卖证。户籍所在的三台县残联出面协调他在老家修房,为他办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月80元,后村社为其申请了“五保”,逢年过节发放慰问资金。此外,经涪城区残联协调,他现租用的门面房租每月每平方优惠5元每月,清洁费减半收取,税收全免,正在协调水电费优惠事宜。“现在每个月的纯收入有1000元多元,加之我也有‘五保’补助金,生活无忧,每个月还是能捐出一点‘小钱’的”,白朝平说。

“你自己都行动不便,为什么依然坚持帮助别人呢?”有不少人这样问白朝平。他说:“我有时候也会跟着志愿者一起去做服务工作,见过很多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。我觉得这个事情跟能力无关,能帮尽量就帮嘛。”去年,平政第八居民区的一名菜贩找到他,表示想像他一样,做点志愿服务工作。在白朝平“牵线搭桥”下,他成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,还收到了“壹基金”公益基金会的颁发的荣誉证书。

说到此次疫情,白朝平乐观自信,“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,就像2003年抗击“非典”一样,大家都出一份力,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。”

 

(涪城区残联  供稿)

浏览次数: